前面介绍了温度采样中的NTC,其实还有温度采样电路设计的东西没说,我准备再找机会写;第二篇换一个话题,否则会比较枯燥,打算介绍一下BMS的全貌,先整体再局部,先把整体了解一遍,后面逐个功能去分解。我想在这个总结以及分解的过程中,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思考与收获。
BMS基本功能和作用我不再啰嗦,网上搜索一大堆,不见得我写的比别人全面;BMS大概就像是给锂离子电池的请的保姆,如果没有它,锂离子电池一旦闹起来就不可收拾;所以我一直认为BMS只是一个临时工,等到锂离子电池成熟长大了,也就不需要BMS了,我也就失业了,嗯,失业后我就去写小说,也不晓得有没有人看。
首先纠正关于BMS的定义,在国标QC/T897-2011中是如下描述的:
标准中定义BMS包括控制器与采集器,是个电子部件;其中控制器叫做BCU,采集器叫做BE,后者名字虽然比较挫,但血脉正统。
然而现实中的叫法就各显神通了,控制器的叫法有BCU、BMU、BMC、BECU等,采集器的叫法有BMU、BIC、CMU、CMC等;叫法不重要,统一语言就好。
接着还是不能避免看看BMS的在电池包中位置,如下简图:
BMS一般置于电池包的内部,也有将控制器拿出来放到外面的;说起来这个,现在流行方案打包组合,三合一、四合一啥的,将OBCDCDCMCUVCU什么的各种组合,还有提出将BMS里面的控制器拿出来和VCU等等组合到一起。
就单单拿控制器来说,基本功能需求与实现方案与以前相比倒没有大的变化,但增多了一项功能安全的需求。功能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,最后落到控制器硬件上面,就要求我们选型复杂芯片时(例如单片机、电源芯片等),选择带有功能安全认证的芯片。而且方案设计一开始就要把功能安全理念融入进去,这个对硬件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,要进一步掌握整车的运行场景,对硬件工程师来讲是一件好事。功能安全主要解决安全的问题,但与产品的可靠性不是一回事,不见得就会提升产品的可靠性,甚至有可能降低产品的可靠性;而且成本的折中也是一个难题。
采集器一定是放在电池包内部的,但都是内部,有的集成在Module内部,有的放在Module上,还有通过长长的线束与电池连接的集中式方案。
发表评论
